唤醒与反思
山东省莱州市夏邱中学 杨林平
我在烟台参加校长提高培训期间,正是我校二十二名领导和教师赴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之时。虽然这次我与这所“梦中”学校失之交臂,但在培训期间,有幸聆听到了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一场精彩报告。这个朴实、果敢、内敛以及富有传奇式的人物,深深感染了我。加之培训结束后,我逐一阅读了二十二名教师的考察报告,如同身临其境。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感受。“杜郎口现象”在唤醒我,让我反思。
唤醒与反思之一:名校不是天生就是名校
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历经沧桑,曲折千转。从历史的低点蜿蜒跋涉,一步步地蹒跚走来,如今终于攀到了登峰造极的历史高点,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历史神话。看看崔其升校长上任于危难之时的杜郎口中学的历史现状吧:贫困地区,乡镇初中,校舍简陋,设备原始,师资匮乏,生源外流,管理混乱,人心不稳,校长连免,死水一潭,长夜漫漫。再看看今天:那天那地,高楼林立,设施精良,课堂改革,石破天惊,名师奔涌,人才辈出,门庭若市,光华四射。
今天的学校与那片贫瘠的土地,如同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不仅让人惊叹不已:奇迹!神话!这些近乎极端的变迁,充分诠释了名校不是生来就是名校,事在人为。杜郎口人不甘平庸,站在“渡浪口”上,众人划桨,迎风破浪,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想想杜郎口中学的过去,再想想我们这些学校的过去,或许同出一辙,或许更胜一筹。但是,今天却大相径庭,原因是什么?一些现象令人深思:每当我们校长外出参观一些名校,或者听一些名校校长来作报告,常常是扼腕叹息,为自己学校的薄弱找到种种借口:或者地域和条件,或者师资和生源,或者社会和环境,或者政策和体制,为自己的可望而不可及找到一大筐理由。因而,心潮不再起伏,学校“一如既往”,“涛声依旧”。我想,这就是主观原因吧。站在杜郎口面前,我们还能心如止水吗?
唤醒与反思之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不再沉默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准确的定位和恰如其分的切入点,杜郎口人“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到底去了哪里?在“三三六”教学模式的驱动下,讲台没有了,墙壁变成黑板,学生变成老师,黑板成了阵地,课堂变成“课间”,学生“形散而神不散”,高超的自学、表达、参与和运算能力,以及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那份从容与淡定,让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者叹为观止。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下,水涨船高:净静的校园、不像课间的课间、浓郁的育人和文化气息,无不彰显着她的美丽与底蕴,和更多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没有政教处,让我们觉得无法接受,也让我们觉得应该没有。
我也经常不满于自己学校的课堂现状,也经常叩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本真是什么?上课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杜郎口之行,我们或许找到了答案:教学就是教师教着学生学,而不是在教学生。可见,教学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教师只是起到引领和点拨作用。一堂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多么到位,多么出神入化,而是师生的思维是否在对接,是否在碰撞,教师是否有感染力,学生是否有激情,学生是否在老师的启发或同伴的互助下,通过探究自己找到答案,最终达到学习力的提升。
从杜郎口回来,我看到老师们在悄悄地尝试,似乎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决心越来越坚定。要想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提高教师认识力的基础上,出台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执行力,最终形成一种习惯和自觉行为。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正在进行。不过,这不是到超市买东西,信手拈来。首先是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教学模式也要有区别;再者是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交互和升华。因此,“模式”不是“公式”,“公式”是静态的,而“模式”是动态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全国各大名校都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经营着四十五分钟,彰显着特色的魅力。我认为,“模式”的外延,只是管理者让被管理者按照其意图行事的一种方式,具有确定性,不难遵守。但其内涵必须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学生的人性化,要让学生个性张扬,思想放飞,人格提升。因此“模式”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很难把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杜郎口的教师也不是在“模式”上坐享其成,而是教学相长,在“不归路”上积极探索,永无止境。
唤醒与反思之三:成功与失败在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之间
杜郎口中学发展到今天是当初没有预料的,崔其升校长最初的改革也仅仅是让教师的“主动教”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仅此而已。虽然这种转变是艰难的,但在转变的过程中,学生渐渐爱学了,成绩渐渐提高了,教师的顾虑和怀疑态度也渐渐打消了,在教改的路上也渐渐顺畅了。随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强烈、成绩越来越提高,教师们越来越有信心,教改的步子迈的也越来越大。因而学校领导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措施也越来越到位。如此循环不已,才使课堂教学改革异军突起。加之,专家的点石成金,媒体的渲染升级,参观者的纷至沓来。这种内压外促,使杜郎口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它方面的管理也遥相呼应,如影随形,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境地。如今,投资者看好了,参观者更加青睐了,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产业。随着学校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对教师的激励政策也不断完善,教师的积极性也越发高涨。杜郎口中学成功了!崔其升校长成功了!这难道不是良性循环带来的成功吗?
回望我近几年走过的路,刚调到一所新的学校,虽然“树挪死,人挪活”,但是地域的不同,人们意识形态的差异,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不一,使我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现在的学校。工作上自己被动的多,人们不理解的多,思维和情感与群体达不到共鸣的多。加之刚开始不久,学校就出了一些影响较坏的事情。一时间上级领导心生不满,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教师学生思想浮躁、不知所措、观望等待。确切地说,当时我真感觉已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认输吗?这不是我的性格!得过且过吗?这不是我的工作作风!我深知,人生之路,有阳春白雪,也有风雨交加,都要面对,逃也逃不掉,要有宠辱不惊的心态。于是,我不再迷惘与彷徨,静静的思考,悄悄的改变,默默的适应。我以“与人为善心自安,我尽我责终不悔”作为我的人生格言,把“通过不间断地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用自己的率先垂范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体。几年下来,从没有放弃过,也从没有间断过。2009年的学校各项工作和综合评估,均名列全市前列。这无疑给全校上下打了一剂强心针,从此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形成了争先创优的理念。“可口可乐”饮料无与伦比,它制胜的秘诀没有更复杂的成分,99%的成分与其它饮料无异,只有1%的成分与众不同,因而,仅仅是这“1%”,使别人无法超越,成为世界饮料之最。以此我们得到启示,努力发现工作中的“1%”,强化细节管理,增强品牌意识。2010年的学校各项工作和综合评估,又一次名列全市前列。虽说这算不上什么成功,但不能不说学校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们这些当校长的,工作难在哪里?其实就是万事开头难!如果一开始遇到困难就退缩了,放弃了,不能开好局,势必人心涣散,激情和干劲每况愈下,不进则退,岂不是恶性循环?校长在这样的学校,或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自己选择了调离,另辟蹊径。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即使到了一个新的单位,也会重蹈覆辙。
可见,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不管世事如何沧桑,不管梦想时隐时现,只要信念不改,卧薪尝胆,就一定能使学校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一定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杜郎口给我的启示。杜郎口中学是一部厚重的博大精深的书,虽然我还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层面上,但是,今后我会不断地细细品读,让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做最好的自己,带名师,创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