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恰当把握多元解读

             甘肃成县苏元学区 付玉芹

  在语文教学中,多元解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但怎样操作,怎样恰当把握却常常令人疑惑。此文谨以一点儿浅见就教于各位老师。

    一、 多元解读要以文本及其背景为依据

  语文教学的多元解读是离不开文本的,否则将是无意义的牵强附会。深入研读文本是多元解读的基础。而文本自有其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思想背景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文本的形貌和精神。文本还有其内构的语言的、结构的、情感的等等要素。这些是构成多元解读结果的最基本的要素。我们平时所说的“先读厚再读薄”,讲的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阅读时有思考、质疑、想象、分析等等思维活动参与的复杂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自然都是以文本作为基础来进行的。

    二、恰当评价,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

  词语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且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仅就教材而言,很多词语只须意会,能基本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即可,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深入。但随着课外识字、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差异更加明显,对词语理解也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性。教学评价时就要承认这种差异,恰当引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词语教学也同样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学生由于生活、语言积累等差异,对词句的解读就出现了多种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解词方法。教师所喜欢的方法未必适合学生。

    三、加强对学生多元解读的指导

    文以载道”,文本总是承载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与发现,并不意味着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解读。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不能脱离文本中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不能理解为任意性。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方向上合理发散,对学生的解读要理性指导。正确理解文本是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指导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社会风俗等进行了解,以避免学生误读或曲解文本。多元解读能够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新认识,但这并不代表只要不是同文本毫无关系的解读都是合理的,要指导学生找到多元解读的文本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发言很积极,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教师总是微笑着对每一个学生的意见都表示“赞赏”。这样做有可能给学生造成误解,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以至于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交流倾听,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找到对文本的最合理的解读。

     四、把握特点,实施多元指导

  拿到一个文本,教师必须对其中的词语进行深度把握,哪些词语学生容易读错、写错,是学生通读课文的障碍,须集中教学;哪些词语只需联系上下文意会;哪些词语要在文本中反复品读,深刻理解。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一切了然于胸,而且要有明确的解决策略和方案。词语教学要避免走入误区:并非所有的词语教学都得在第一课时完成,并非所有的词语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并非新词才是词语教学的对象,词语的理解并非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字词教学在阅读教学全程中承担着基石的角色,阅读教学从它开始,并由它托举起句段篇的教学。如果没有扎实的字词教学,随便展开的阅读教学将成为空中楼阁。有些表示实物的词语,只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就可以意会。有些词语也许没有生活积累,但可以通过教师创生语境,将这些词语的独特意象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五、要恰当的把握多元解读,首先教师要正确的把握文本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和传播者,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出现了偏差,那又如何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文本呢?其实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教师的知识素养是有极大的关系的。所以才会有了名师。正确的把握文本,就是要正确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对教师来说,这个过程是可以借助课文的参考资料来完成的。正确的把握文本就犹如为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一般,方向明确了,便不会迷路了。这里其实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为何不同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本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多元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是因为一千个读者的个人修养和学识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有所不同。

  总之,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文字需要学生亲自去品读、去咀嚼、去揣摩、去感悟,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以此来感受语言文字的律动,以此来打动自己的内心,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激起情感的波澜。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往往是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像性的,但这些理解却往往充满灵性、闪耀着创造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