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是一项繁杂的学习过程,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做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然后面对考场,学生才能信心百倍。由于我校学生基础比较差,阅读能力较低,写作能力也比较差,我认为应该关注学生、研究学情而后对症下药。
一、打好坚实的基础、把握尺度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才能建成一座稳固、高大、雄伟的大厦。学好语文,首先要学好汉语知识,并对汉语知识能理解和运用。汉语基础知识与培养、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组建能够涵盖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运行有效的网络。以点联线,以线结网。突破课文局限,既纵向延伸又横向比较,拓展立体思维,让自己学活。当然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课文的复习,对一些典型段落应该有着深入的理解。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是检测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两把尺度”,这是命题者必须遵循的,是中考命题者的依据。同时要抓好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语文课本中的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是《大纲》“两把尺度”的具体化,而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是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的具体体现。
分别谈谈命题的趋势及备考策略。
二、主要靠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
复习时,可让学生把课文中有注释的词语看一看,有重点地记一记,作些积累;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揣摩、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相近词语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句子的考查,往往会以语言表达的方式出现。内容包括:仿写、口语交际、应用文改错、广告词。对此,复习时要注意对所涉及到的修改病句、修辞运用、变换句式、常见应用文的基本常识等知识的复习。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能会将一些很灵活、很开放、难度不小的仿写、根据语境或其他要求进行表述的题目放在附加题中。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考查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及情节。对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去广泛阅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程标准》)。尤其要读好《课程标准》和课本所推荐的经得起考验的中外名著。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不会仅仅联系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来考查,而是会更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课程标准》),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一般中考所选的材料多是富有教育意义、短小精练的文章,命题多是开放性试题,如:你从文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针对文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对精彩语句的赏析;联系全文理解人物形象等等。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以《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文言文为主要命题范围。《课程标准》在“古诗文的阅读评价”中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文言词语(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常用实词和虚词等)的解释、文言语句(特殊句子、重点句子)的翻译、文言内容(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概括内容、简析结构和表达的特点、品味语言等)的理解等。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文言文仅有16篇,范围较窄,因此,今后可能会在命题中尽可能涉及更多的课文,例如将文言词语解释独立设题,而不是放在一个文段内考查,或将一个文段的理解与其他古诗文联系起来考查。一般来说,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课外文言文阅读会放在附加题中,而且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文训练是重中之重更要有侧重点
中考指导中有个专题说得很好:作文,我们怎样才能打动阅卷老师。认真研究,并付诸行动,终会有所回报。抽时间点评,对学生有直观的启发,或者点评学生作文,不一定是优秀之作。分析得失,评判得分,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启迪。面对中考,我们不仅要心有新课标,还要心有中考指导,做到有的放矢,时效俱佳。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督促检查一定要到位,并且要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特色教法来。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为他们分忧解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要勤于钻研,乐与探究,复习工作一定会做好,考试也会成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中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形式和内容应该是不拘一格的,但无论怎样考,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考自然都要依据《课程标准》来考查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查范围的划定自然也要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能从容地进入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考语文复习,也就有可能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