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12年级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做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是流利的先决条件,正确、流利是有感情的必备基础,也体现了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

一、训练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正确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尝试:

1、过好生字关

新教材的识字量很大,一、二年级要求认的字是1800个,要求写的是1000个,在二年级课文里还有一些需要学生查字典去认的字。生字和词语是朗读的最小单位,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只要把这一个个生字生词掌握了,朗读起来也就轻车熟路了。

2、训练学生不读“望天书”

小学低段的孩子读课文有一个通病:读“望天书”。为此我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和口到。对认真读书的同学加以表扬。还经常请一些学生来读,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有时我也会给学生范读,再请学生当小评委,评评老师读错字没有?加字,漏字没有?从而让学生知道读课文要用心,不能读“望天书”。

二、训练学生流利地读课文

1、帮学生改掉“指读”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读书时要求学生“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在指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有“唱读”的现象,这对我们的朗读训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尽快帮学生改掉“指读”的习惯。

2、教学生正确断句

新教材的课文有些比较长,对低段的孩子来说,要把它读通读顺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遇到一些长句子,学生们读起来就结结巴巴的,一点也不通顺,更谈不上流利了。如《小小的船》中有一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很多学生老读不好,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是“谁”在“干什么”?然后我进行范读,学生边听边做上停顿符号。通过指导,学生很快就会读了。在一些诗歌中我也经常进行停顿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停顿,为能流利地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建立平等和谐的气氛,激发朗读兴趣

要把自己和学生摆放在相同的位置,和孩子们一同朗读课文。每拿到一篇新文章,老师首先要范读,让学生当听众,给老师的朗读予以评价。看老师是否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接着可以同桌间、好朋友之间相互读,相互监督,相互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

2、全面激发学生情感,推进朗读高潮

   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将枯燥的语言文字读得鲜明生动,赋予强烈的感情内涵。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低年级处于朗读的起步阶段,肩负着达到朗读训练目标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双重任务,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扎实训练,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