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溪教师培训中心   刘洪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为什么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什么能领导军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什么能使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所有这一切,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总体上践行了“三个代表”。所以,在《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以下简称“两史”)教学中,应该始终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深刻理解党始终倡导并践行“三个代表”。

  一、在“两史”教学中,教师要在第一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讲授“两史”;同时要突出三代领导人对第一个“代表”的深刻论述。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将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出发点,来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于这一点,在“两史”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明确的把握。

(一)要充分了解毛泽东对生产力的论述。毛泽东始终主张党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领导人民推翻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这一主张他在中共七大前就曾明确提出过,他说: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力量不取消,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就不能发展,因此,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从而解放生产力。后来他在中共“七大”会议上则进一步指出:“中国一切政党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是他对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经典论述。  

(二)要重点突出邓小平的科学论述和成功实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果断地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口号,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在视察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更明确地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要充分认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和重大举措。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生产力的战略思考与实践经验和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提出了新观点,加大了新举措。江泽民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因此,在新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加入WT0等战略思想,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二、在“两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论述,以便使学员从文化角度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更深刻的把握。

 (一)要掌握毛泽东对中国先进文化的精辟阐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必须领导人民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明确了中国要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它包含着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文化。建国后,毛泽东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二)要把握邓小平对发展新时期先进文化的明确概括。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面前,邓小平提出要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在当代中国,党所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容既包括体现当代人类最高认识和思维水平的高新科学知识、技术,又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还包括指引和确定这一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和毛泽东思想一样,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要挖掘江泽民对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新总结。在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问题上,江泽民在阐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思想时,再次重申了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结合时代要求和实践发展,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及这一文化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在具体操作中,要以人为本、重在提高素质;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三、在“两史”教学中,要把握三代领导人对人民利益的阐述;将第三个“代表”贯彻到“两史”的教学中。

  促进中国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能够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成为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

  (一)要全面把握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毛泽东曾提出“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不仅比较集中地阐述了这一思想,还将其作为党的惟一宗旨。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二)要着重掌握邓小平关于人民利益的实践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并作了新的概括。他明确指出,要恢复并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要真正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悉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只要不放弃“三个有利于”标准,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就能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要重点理解江泽民人民利益问题上的发展观。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党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他进一步提出: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员真正懂得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才促进了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