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爱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贯彻中央的《决定》,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新制定的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并决定于200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新大纲提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乌申斯基的这句话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态度

   “思想引领行动”,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去乐观负责地做每一件事。“没有病就是健康”这种老观念在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为了转变这种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贯穿健康的正确含义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体育课安排在室内,开展以“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讨论会。课上教师多列举事实:1、我国青少年健康现状:(1)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近1/3存在心理障碍,如:自卑、自负、逆反、忧郁、嫉妒等。(2)自1985年以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让学生结合自己分析至此的原因:现在优越的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滋生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锻炼过程中感觉到累便不再继续锻炼,以至造成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耐力素质和肺活量低于正常水平。2、列举我国英年早逝的名人如周瑜(35岁)、孙策(25岁)、卢照邻(体弱多病,因忍受不了病痛而自己溺水而死)。现代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脏病去世。相反,伟人邓小平健康长寿,他喜欢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项目,如:散步、洗冷水浴、爬山、到江河湖海里去游泳,他在75岁高龄时,健步登上了黄山;80多岁时,还能在大海中畅游1个多小时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思考“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白体育锻炼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健壮的身体,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快速跑是一项比较枯燥单调的教材,练习中也只有少数人能跑在前面,而多数人就感到无动于衷。在教学中可采用让距离跑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分别站在各自的起跑线上起跑。又如在跨越式跳高练习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练习小组,还可以让学生随时调换适合自己高度的练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首先,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利用竞赛法,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机智,灵敏和独立创造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其次,教师要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提高信心。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就紧张。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从而积极参加运动。

总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进而就会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东风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