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教学的核心,思考是阅读的灵魂

                                         

河南省安阳县白璧镇五中 邓献周

美国的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是易事,思考是难事,但二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由此可见,读书这一件简单的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师来讲,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 充分阅读,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书是学生读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合理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觉、主动的阅读中去获取知识。

     阅读教学应当遵循“读通(感知)————读熟(理解)————读懂(领悟)这一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首先让学生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在阅读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感知文本,对文本产生一种基本的感觉:或喜或悲、或怒或乐,让学生带着这种初步的感觉去融入文本。

其次,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素,对于文本中重点句、段,通过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分幕读、横竖排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的进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理解文本中重点词、句、段为了表明意思所采取的写法,并进行自主圈点批划,形成对文本写作手法或思想认识的自我态度。

第三就是阅读后的展示。在学生通过阅读已经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启发、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讨论彼此的阅读所疑,畅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写作方法的收获。在学生的思考、讨论、发言中达到阅读的升华。

        二、 正确引导,给学生的思考提供合理的平台。

针对文本的重点句、段,在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时机,适当引导,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在平等的课堂对话中,教师要调控对话的内容和方向,确保对话的质量和实效。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春》一课时,我提问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二字能否改成“悄悄”或“默默”?为什么?一问激起千层波,短暂的沉寂之后,学生在活跃的思考中总结出多种理由:有的从时令上说起,有的从生长特点讲起,有的从小草的情态方面来解释。

        三、 恰当表扬,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并非是学生优秀了我们才去表扬,而是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才会优秀。所以,教师要辨证地看待学生,不要把你的表扬只洒向优秀的学生。其实,那些所谓不优秀的学生在你的表扬下也会变得优秀起来的。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作为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比较,一旦发现他们比平时有所进步,就应抓住时机,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如此以来,他们变成优秀生也就为日不远了。

简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突出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辅之以恰当的激励措施,一定能够真正而又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