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湖南澧县第二中学 毛小春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说得好“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就像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田播种下,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会开花结果。每一天都有情,每一朵花都有故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哇!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喜爱它、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我们的育人工作不正是如此吗?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面对个性各异,千人千面的学生,那么我们给予他们的师爱是同样的吗?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1、严爱优等生
在所有人的眼里,优等生的优点都被无限放大,而他们的缺点却往往被忽视。在工作中我对他们是“严爱并举”、“严中有爱”,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最重要的是时时提醒他们“成才先成人”! 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
2、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是班级体的镜子,是班级体的中间力量。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比如,我们班的叶林,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班集体的活动总是积极主动参与,我让他担任班干部,给他提供展现自己舞台,他不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却是班上最受欢迎的学生。
3、“宽爱”后进生
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植根于爱,看重他们,不鄙弃他们,尊重他们,加倍的热爱他们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其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面有日月星辰,有江河山川,有花鸟草虫,有社会人生,有真、善、美、假、恶、丑,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正确引导。 学习道路坎坷不平,荆棘遍布,能够顺利走完这条路的人毕竟是少数。我觉得我们教师 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就对他们予以忽视或者歧视。其实,每位后进生都有很多可爱的长处。他们每天上学,即使什么都听不懂,却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天天的坐着,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参加考试屡考屡败,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折能力?他们如此劳累、如此艰难,却很少有人同情、理解,还常常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学生们吃过饭,还能一步步的朝着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成功、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自己的学校走来。见了我们的面,他们常常还憨憨的笑笑,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我想,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多给点关怀、希望,我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加完善些呢!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 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感受了学生太多的爱,我们只有用更多的爱去回报我们的学生”!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想,只要我们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