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开“锁”

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  王子儒

【摘要】数学新知,数学中一个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讲,就像一把把待开的“锁”。怎样引导学生去“开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即教师要设计切实可行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对“钥匙”; 设计富有创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准“锁眼”;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开锁”; 运用多样的课堂训练题型,让学生熟练“开锁”;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学生开“锁”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个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差,常常是“师云亦云”,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不要说质疑问难了;有不少学生启而不发,“学困生”我行我素拒绝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开启学习之“锁”,真正还学生学习的乐趣呢?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创设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作了一些摸索,和同行交流。

 

一、设计切实可行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对“钥匙”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线》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探索如何测量一个池塘的边上AB两点之间的宽度,指出只要在池塘外取一点C,取CA的中点E,在取CB的中点F,此时只需求出EF的长度,就可知道AB的长度。我反思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人人是在学习有用的数学,可以让班级里即使基础非常差的学生也被吸引到思考的队伍中,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新知中。在用上面的情景导入后,又组织学生们进行如下活动: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一刀,剪成一张三角形和一张梯形纸片,并提出两个问题:(1)如果要求剪得两张纸片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2)要把所剪得的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将其中的三角形作怎样的图形变换?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为了再次出现三角形中位线,再次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题;二是为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体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确定准确具体、全面适度、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层参与,共同提高,能让更多的学生找对获取知识的“钥匙”。

二、设计富有创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准“锁眼”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要设置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和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要恰当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真正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合作,这样才能拓宽发展学生能力的空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和关怀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图略)设计如下问题情境:“这节课我想请大家解决一个问题,在图中AB两地有个水池,为了测量AB两地间距离,测量者另先了一点CABC三点构成三角形,并在边ACBC上分别找到中点EF,他在测量完EF的距离后认为2EF的长就是AB的距离。同学们觉得测量者的做法对吗?所得结果正确吗?”问题一提出,下面便有学生尝试画些三角形,找出相应的EFAB,用尺量以后,发现均有AB=2EF的念头,而且也作了各种尝试,结果多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证出了这个结果并且还惊喜的发现AB//EF。在大家阐述了发现和依据后,教师告诉大家,像EF这样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整节课教师讲的很少,但教室里求知的气氛异常强烈,下课后,不少学生还很有兴趣的讨论。这节课通过教师的创设情景,引导思维方向性,让学生经历了疑惑—猜想—解决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恰当的数学背景下,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认识这个世界,用数学中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准确找到“锁眼”。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开锁”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我在讲多边形内角和的时候,我首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三角形的纸片,提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说:180度,接着,让大家用剪刀剪去它的一部分,提到一个四边形,再请大家说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接下来又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5边形,这时就请同学们分小组探究它的内角和,同学们通过折出对角线或画出对角线得到三个三角形,很快得到它的内角和是540度,而且他们还发现每剪一次内角和就增加180度。接下来通过列表同学们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很快又探究出多边形内角和是(n-2)×120度。这样的设计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相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其探求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愉快“开锁”。

四、运用多样的课堂训练题型,让学生熟练“开锁”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维系参与学习的热情。要运用多样的课堂训练手段,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教者要设计观察性练习、讨论性练习、一题多解、多变、多串、多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练习的主人。例如我在初三复习时设计练习:在湖的两岸AB间建一座观赏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度量AB两点间的距离。请你用数学知识按以下要求设计一测量方案。(1)画出测量图案;(2)写出测量步骤;(3)计算AB的距离。设计方案的过程既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学生能够在头脑里做“实验”——判断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本题采用开放题的形式,使问题更加活泼,更好地适用不同学生思维,因而具有较高的练习效果。使学生悟出道理,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熟练“开锁”。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从而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进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包括练习中、测试中都要想方设法不断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