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的研究
山东省高密三中 刘瑛
创新,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在实践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怎样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从四方面论证关于从实践中培养创新的研究。
一、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实践中培养观察力,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探索、动脑、动手获得亲身体验,掌握各种技术技巧,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从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实践操作中通过反复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反复研究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一种,主动多角度地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在实践操作中通过想象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实施到操作过程中,因此,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
四、在实践操作中通过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培养创新人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创新人格是滋养创新能力的温床。在实践操作中,创设学生间合作交往的机会,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培养乐群性、合作性;同时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别出心裁,在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
教育名家陶行之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如果重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挖掘与增加具有创造型人格教育意义的因素,把学生当作具有潜能的生命体,就能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型人格创设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让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跨世纪人才脱颖而出,才无愧于时代的呼唤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