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缘何成为“鸡肋”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一中 颜静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前口小学 赵荣伟
课堂是学生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越来越为广大理性教师所达成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鸡肋,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问题使教师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因为课堂实在关系教师太多的利益。作为学校教育来说,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教育者应该是同一阵线的教育同盟,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人,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作为管理者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把广大教师推向教育的一线阵地。为了督促落实教育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监管、评价手段把教师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应有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责任全部推向了教师。使教师在课堂上越走越远,正是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教师逐步的把学生对立起来,把学生当成实现个人利益和工具和手段,怕就怕在当学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校教育的整个大厦就会轰然倒塌!
“管理”作为支撑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取向。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被“管”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向往自由的内心渴望,当“管”作为管束、管制的手段出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力。而每个人都喜欢被“理”的,这是人性使然,“理”作为理解、理会的层面出现在教师面前的时候,给人的是不懈的动力。教师也是人,自然会认同上述的感受,尽管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人的进步和发展,但远不如动力起的作用大,这是很浅显的“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当他以自己拥有的权力去管束和管制的时候,已经切断了与基层的深厚感情,教师所忌惮的也仅仅是他手中的那点“可怜的权力”,于是虚伪、自私等不良现象到处滋生。反之,当一个管理者人性的光芒大放异彩的时候,广大教师“共赢”和“共责”的意识会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宽容和理解会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愿望和身体力行的标准。
诚如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所言:“如果只是创新教育理念,这是非常容易的。如果要学习和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只需要有相应的逻辑能力就可以了。可如果要实践新的教育理念,这不但需要转变与优化旧有教育理念,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最为核心的是要有化理念为实践的责任意识,要有改造教育实践的历史意识。”由此可见,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出学生,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事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好的事。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一中 颜静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前口小学 赵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