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贺权

中学物理被不少学生误认为是枯燥的学科,兴趣往往不高。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厌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物理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合理方法与手段,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导课能迅速安定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导课的方法很多,取什么方法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教材内容,老师自身的特长,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心理特点来设计安排。例如“认识浮力”导:传说,古罗马军队中有一统帅——狄杜,骁勇善战,有一次出师大捷,捉到不少俘虏。他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所有俘虏绑起来,投下海中处死。出意料的是,战俘不但没有沉入海中,反而一个个平安地浮在海面上,后来被波涛送回到岸边。狄杜大怒,让士兵再次把这些俘虏投入海中,可他们却似乎被某种“神秘”力量托起,又送回到岸边。狄杜大惊,以为这一定是神灵保佑他们,不该把他们处死,只好下今把俘虏全部释放了。你们说,为什么这些俘虏屡次被投入海中却不沉下去呢?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神灵保护了他们呢?其实,神灵是没有的,这是大自然跟缺乏科学知识的古代人开了一个大玩笑,其中的奥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浮力。

运用讲故事设疑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并富有悬念,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但故事要简短、动,包含应用到物理知识。

二、利用实验,激发兴趣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在教学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都应该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指导操作的活动中,还注意创设情景,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本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包括小实验),而学生对实验又特别喜欢,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全方位地组织实验教学,以此“投其所好”。演示实验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还能使抽象复杂的概念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室现有器材是有限的,我们要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增开一些演示实验。例如:讲光学时,用硬纸板、蜡纸、胶水、针等做一台针孔照相机;讲“电话”时,做一只简易对讲机与学生对讲……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好学生分组实验,满足他们自己动手的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科学作风;还可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互动实验,实验还应灵活多变。

三、利用好奇,诱发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青少年学生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心理过程,往往首先是由好奇、怀疑然后通过他们的学习实践才能达到确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之中,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例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演示:一塑料片压在空杯口,倒过来手一松,塑料片落下(学生想象中的)。然后将杯注“满”水,把塑料片压在杯口上,问:杯子倒过来,塑料片会落下吗?“会”!学生回答得很干脆,然而实验结果却与学生想象的相反,学生大惑不解,有的开始猜想其原因,有的急切地等待老师揭秘,显然,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兴趣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独立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重要手段。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物理教学走出目前封闭的课堂模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如下一些形式的课外活动:(1)阅读与物理有关的课外书刊,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经验、收获和体会,以推动课外读书活动广泛和深入的开展。(2)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以及物理应用知识的竞赛活动。(3)请有名望的教师进行物理知识讲座,讲述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知识的重要运用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等。(4)到博物馆、天文台等地方参观活动。这些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使我们的物理教学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其效果是我们仅靠封闭的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模式所难以达到的。

总之,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线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广东省五华县河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