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新城小学  何云霞

     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离不开我们的思维能力。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本着这样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层次的布疑引探,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一进入课堂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4+4+4+4+4+4,6+6+6+6,题出来后,我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 
     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吗?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同学们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
     三、学生参与操作,引导学生思维的动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见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真正动手参与,学生才能记得更牢。在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说一说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面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各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和高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非常踊跃,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中,一题多解
      在课堂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防止单调重复。
     如: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6吨黄豆可榨油多少吨?  

     解法1.归一再包含:先算1千克油需多少千克黄豆。6000÷(100÷13) 
     解法2.用归一法,先算出油率。6×(13÷100)  
     解法3.归一再扩大,先算1千克黄豆能出多少油。13÷100×6000

      解法4.用倍比法,先算出6吨里有多少100千克。13×(6000÷100) 
      解法5.设榨出豆油x吨,用比例解。13/100=χ/6。
     五、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1:(3.9+5.3)+(6.1+4.7),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3.9+5.3)+(6.1+4.7)=(3.9+6.1)+(5.3+4.7)=10+10=20
例2:(50+9.3)-(20+7.3),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小数和小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50+9.3)-(20+7.3)=(50-20)+(9.3-7.3)=30+2=3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