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永顺 刘以花 张翠花

    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一、 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标准,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奇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 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 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

     二、 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三、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对儿童,就是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促使他们对语文课拥有浓厚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2)解除怕犯错误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努力进行尝试。

总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有良好的环境,同时学生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作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山东省安丘市海龙希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