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秀锦 河南省沈丘县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己首先就应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的进行创造性教学,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这是时代更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的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敢于创新。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突破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故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培养学生具有谨慎、进取、创新、自信等个性心理品质,摒弃畏缩、怯懦、自负、自卑等个性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喜欢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它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我们把握了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特点,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思维自然而然的得到创新锻炼。
(三)在实践中强化创造性思维意识。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三、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关键在教师要有教育机智,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
1、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教学生做“人”,教师自己先要努力做个好“人”。为此身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勤于思索,要修养品德,充实精神,要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信任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因材施教,首先要能识别人材,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如此教师才可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
3、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做到以艺术的教学过程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 我们的语文课当使学生上课前充满期待,上课时充满激动,下课后充满愉悦。这样的语文课要求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具有艺术的教学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创造灵感更易不期而遇。 转贴于 中国论
四、丰富知识、夯实基础。
扎实渊博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厚积才能薄发。既然创新是建立在拥有足够见解和见闻的基础上的,那么,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丰富,他的创造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丰富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夯实基础不是单调的文化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它包括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道德素质,教育者应从不同途径旁征博引地纳入丰富多彩的形象具体的内容,让学生放眼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五、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的灵活变通是指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在思维进程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根据进程中的实际变化不断变换着眼点。思考的终结并非只求唯一答案,而是产生多种可能性方案,有比较选择的余地。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能够迅速地思考并准确地求得结果。思维过程的敏锐:迅速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意义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要害或立足点。得出结果的敏捷:经过冷静缜密的思考,科学地分析,合理的选择,迅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要求培养学生善于深入思考问题,能借助较为深厚的积淀,透彻地洞察事物,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总结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不仅善于实事求是地判断是非正误,也能缜密地分析和检查自己或别人的思维与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
3、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强调思考问题时有高度的自主性,体现鲜明的个性色彩,能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新角度、新眼光去认识事物,得到独我才有的特定感受,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在教学环节中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表现为对一个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然后从多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可使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开阔眼界,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取众多有利信息,开放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法、途径或答案。为搞好发散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向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认识,寻求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方法。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正确思路的能力。
2、变向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变方向、变角度、变途径地思考问题,改变习惯思路,摆脱思维常规,寻求超凡脱俗的认识。变向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影响的能力。
3、新向思维训练,就是学生用前所未有的新方向、新角度、新途径思考问题, 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训练。 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有机地结合,而且可以使传统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创新教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壮大,是具有深远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