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管理      营造育人环境

                           ——访山东省兖州市文化路小学 

 

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充分说明校长的能力在学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校长他对教育的认识,他的治校方略,他独特的管理方式等,将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风、文化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兖州市文化路小学始建于1988年,在校长刘延涛的带领下,坚持走特色办学路子,经过师生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学校、济宁市科研先进单位等。

加强学校科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刘校长向我们介绍到,该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22名,学历达标率100%,省市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38人,济宁市优秀教师5人,兖州市优秀教师48人,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证。该校始终坚持特色办学路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秉承“让每一个学生因享受教育而快乐”的办学理念,发扬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文小精神。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该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逐步构建起“三级(校级、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大队部负责学校学生管理。同时,还设立了“小班主任”、“知心朋友”、“小记者”等众多实践岗位,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与合作体验的舞台。 

该校以班级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把少先队作为学校教育的绿色基地、基本阵地。少先队活动以追鹰争章为依托,开展“好习惯早养成”文明行为积累活动,制作了“文明行为积累卡”。评选出的“文明小标兵”进社区演讲,去公园捡垃圾,到街道清理小广告,积极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该校积极组织学生为汶川灾区捐款3万多元,捐赠了1540余册精美的少儿图书。先后组织优秀少先队员组成夏令营,到沂蒙老区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自然景区。该校组建了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体育队、乒乓球队等文艺团体,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全天为学生开放,成功举办了三届校园艺术节、第四届体育节,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该校在全市艺术节七项大赛中五项获第一名,总分一等奖。2005—2007连续三年获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丙组第一名,多年参加山东省组织的七巧科技大赛,均获得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在第二届“读书郎杯”齐鲁少年英语口语电视大赛获二等奖。

诵读中华经典,提升学生素养

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中华文明的深邃思想和精致形式的完美体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文学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使得自身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该校探索了有自我特色的儿童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建立诵读网络组织,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刘校长深知坚强的组织保障是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为此,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少先队、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安排诵读活动的各项工作;下设以年级组长为核心,各班班主任为主要力量的年级活动小组;在各班级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学生为主要力量的活动小组,在各教研组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为核心,各学科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教研活动小组。各小组围绕学校制定的总体活动安排,针对各个活动小组任务的不同,分别制定了活动方案,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古人云:“入灵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同化矣。”可见,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个良好大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良好的校园环境既是学校物质条件的外显标志,又是良好精神风尚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该校从校园、班级和家庭多方位入手,努力优化读书环境,让学生置身浓郁的书香气息中,激发读书热情。充分利用文化长廊,从《论语》、《孟子》到《诗经》,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对学生施以影响。近几年,学校非常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新书充实图书资料。学校进行有效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1.推荐阅读书目

开学初,教师为学生的阅读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计划,并向家长发一封告知书,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阅读的重要性,配合学校的阅读教学。学校推荐诵读的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增广贤文》、《论语》、《大学》、《诗经》、《道德经》、《老子》、《孟子》、《上下五千年》等,要求每个年级的小学生在每个学期会背古诗70首。

2.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该校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训练学生能有效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1)、圈点符号法,学生阅读时,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画出来,以便于考察和理解;(2)、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句子,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要让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或自己的意见,或提出的质疑;(3)、学写经典读书笔记,让每个学生定制一个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等;概括文章和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原文的故事,以突出重点,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概括力;写读后感,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加以联想、评论。

3.把经典诵读纳入到地方课程的设置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刘校长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本人的阅读史,从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童年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和文化心理积淀的重要时期,是奠定根基的时期,童年的读物选择、阅读趣味和阅读质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为此,该校每个星期都有专门的经典阅读课,主要用于学生阅读经典读本,如一二年级的《传统文化》,三——六年级的《经典诵读》。课堂上语文教师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使其有效的欣赏和阅读,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校在诗文诵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综合的、多方面的效益。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素质得以浸润,教师素质得以提升,“经典诵读”成为学校孕育“诗化”教育的肥沃土壤。

加强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刘校长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校本教研在立足学校实际的基础上,从细节入手,真抓实干,落实到常规教学工作中。

1.改革备课形式,提高课堂质量

随着该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校本教研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校在多年来备课改革的进程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个体—集体—个体”的基本备课形式。其中,第一个“个体”是指把每单元教材的备课内容分解,教研组内教师每人分配或自选专研一课或一个练习,形成《基础教案》,集体备课前印发全组复备,其他教师的备课直接在《基础教案》上修改即可。 “集体备课”每学科安排在同一时间,以便学校督导。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主持,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第二个“个体”是每位教师在认真听取别人备课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人加减,完成三次备课,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基础教案》上留下痕迹。用这种备课方式,既可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新教师的成长,又可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又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才能,使备课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因过多、无效率的书写带来的麻烦,给教师以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引领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把每周执教的研讨课变成是磨课的过程

在三次备课的基础上,主备这节课的教师执教研讨课,学校力求把执教研讨课的过程变成磨课的过程。“一课多磨”即执教教师精备一节课,有本年级组教师集体评议后,先后在两个或多个班授课,然后由同学科教师针对教师的授课思路及课堂施教能力进行反复评议,并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完善,直至该教师在此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业务素质方面均得到明显的改进,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止。

3.加强课题研究,发挥科研的带动作用

结合“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该校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学校提出了序列化教学要求,按低中高三个年段制定阶段目标,保证小学生各方面能力渐次提高,最终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以学科和备课组为单位将专题细化成为多个小课题,课题的开展为“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挖掘内涵,拓展外延,使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提升

校本教研强调立足学校,以发挥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尽量盘活学校内部人力资源为手段,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学校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建起校园网,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注意发挥网络、音像、图书资料的间接引领作用,专家、骨干教师直接引领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思想层面上的专业支持。校内建立了FTP服务器,每一个办公室、每一所教室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能下载每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同年级同学科资源共享,建成了校内的网络教育资源库,包括基础素材库、教学集成单元库和课件库三个层次的内容。学校还开设了网上集体备课、网上教学沙龙、网上课例反思等课题,在自由、开放、参与式的对话交流中思考、表发、反思、接纳、形成可贵的教研氛围,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每学期末,把每册、各学科的备课、课件收集,供下学年使用。通过两年的收集、整理、完善,已经形成里一整套课件资料库,形成该校教学特色,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2008年,在济宁市优质课评选中,该校有四位教师荣获济宁市优质课一等奖,一位教师获省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奋斗铸就辉煌未来,一切都应从头开始,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相信兖州市文化路小学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为争做山东省学校发展的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张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