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北林小学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激发情感的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

1、      变教师权威为宽融的学习气氛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在此活动中,师生关系制约着师生的情感和行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与学的进行,而相互抵触的师生关系会造成消极、沉闷的教学空气。这就要求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精神枷锁,充分发扬民主的工作作风,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

2、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思考能否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把外部的激励力量内化为自我激励的内部动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变批评为表扬,让学生品尝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力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必须适中,既符合学生的原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以恰当的肯定,特别是不要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幼稚、错误的问题而责备学生。对学生错误的想法,可采用延缓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在创新学习的课堂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

1、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参与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之一。面向全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不同的问题由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面向每个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好学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到,吃得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避免“满堂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则是人思维活动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创设开放多变的课堂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要打破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如在学生预习课文时,指导他们收集和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给学生推荐题材相似或艺术风格相似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证明,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