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上,而应更多地关注“人”。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去用形象表达展现出来,而足以语言文宁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所以,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足工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当中,从引导学生“读义”人手,进而达到“悟道”的日的,笆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二、准确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人情人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
四、把语文课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从而提高思想素质,其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湖南龙山县兴隆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