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代胜

    一、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减法”时,常见到学生有这样的错误:10-2=88。针对这类常见错误,可能许多教师只是提示学生这题做错了,应该怎么改正,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但也有些教师可能会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当然这样的处理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它失去了一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育时机。我在教学时做了另一种方式的处理——变换一个角度提问:本题答案错了,请问如果要想得到8,那么要如何改变原题条件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这一反常规的提问,就把原来错在一位学生身上的问题推广给全班学生思考,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平时学生较少见到的,因此它马上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

  二、利用学生的错误,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在教学“带余除法”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错误:0.63÷0.31=2……1。为了加强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加深印象,我把这个问题改编成判断题:0.63÷0.31=2……1(),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之后交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我提问:“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是错的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 

  (1)验证错误法:0.31×21=1.620.63,所以是错的。这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验证方法。 

  (2)余数与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除数0.31大,肯定是错的。按照常理,余数值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是余数的基本概念。 

以上例题虽只是个案,但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加强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学生的错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生在完成如下一道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比0.5小而比0.4大的数( )。A、没有一个;B、有9个;C10个;D、有无数个。对此题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做出解答的学生很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本题,完成符合题意的选择,我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原题进行了变化,把它分成2个问题:“要使答案A正确,应该怎样修改原题目呢?”“要使答案B正确,又该怎样修改原题呢?”引导学生分别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正错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既然学生的错误不可避免,那么就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错误,不回避错误,不简单应付了事。其实只要利用得当,这些错误反而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为我们的教学增色不少。我们千万别小看这些错误,只要努力挖掘,会有“金子”闪光的!

(作者:湖南龙山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