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梦珍

如何让“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摇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拟从以下四方面作一些探讨:转变教师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向“迷惑、激励、求知”转换;用活现行教材——把“陈述性内容”转变为“探究性素材” ;拓展探究时空——让“自主探究”取代“传承接受”;更新习题观念——变“知识巩固”为“问题解决”。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着眼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如何让“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摇篮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本文拟从以下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转换教师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向“迷惑、激 励、求知”转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要能唤醒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走出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模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笔者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帮助学生“解惑”,而是“迷惑”学生,将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出口。

二、用活现行的教材——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素材”。

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化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上来。我们应该更新教材观,不应“以本为本”,而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中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拓展探究时空——让“自主探究”取代“传承接受”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承给学生,而要努力拓展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做数学”,从而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由此可见,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教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它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式。

(作者:湖南龙山县兴隆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