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凤   丁艳华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在作业的布置形式上单一,只是依据教师的理解提出问题,不注重学生这个主体,作业不鼓励合作,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学者吴也显在《教学论新编》中明确指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要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我觉得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五个原则,即问题性、典型性、层次性、考试化以及反思性原则。

一、问题性原则

数学作业的布置应该分课前预习作业与课后巩固作业两部分,课前预习作业应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典型性原则

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有针对性,所选题目要典型,必须设计所学内容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从中去巩固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使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并且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策略有了更多的实践体验.作业题型可以有以下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查。

三、层次性原则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布置作业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提供多样性的作业选择.要难易适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布置分层作业,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同时设置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四、考试化原则

对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我认为也要分两部分:课堂小测验及课下巩固练习两部分。每节讲完新课后,可以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本节所讲知识点出几道题,进行当堂检测。通过及时性的小测试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课下巩固部分可以采取作业纸的形式下发,一定要收上来,教师必须批改,以达到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五、反思性原则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反思总结。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这样学生会对知识点进行一次梳理,其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易错题,或解题思路简捷、巧妙的试题,以便重新认识它们、思考它们,加深印象。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反复思考和纠正,能够真正找到错误根源,有效杜绝下次同类错误的出现。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后续.它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改进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在数学作业的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不断反思,归纳、整理、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