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纵观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题,可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有命题,半命题,也有话题,材料,看图等让学生自拟题目的作文。从中考要求上看,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单一命题和提供两个作文题,逐步体现学生作文可供选择的自主性,灵活性;2.文体不限,从表面上看,虽然淡化了文体的限制,而实质上,学生一旦使用某种文体进行写作,就要符合某种文体的体裁特征来写才行;3.对文章字数的要求上大多在500字以上。字数的要求不仅要在“量”上达标,而且在“质”上则要求作文内容言之有物;4.从评价标准来看,又着重强调作文的立意是否深刻,中心是否突出,构思是否巧妙,结构是否严密,内容是否健康具体,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精彩,书写是否工整清楚等。因此,中考作文的命题思路,要求以及评价标准不仅成为学生写作的“风向标”,而且也是初中语文教师训练学生写作的“一面镜子”。本文正是透过这面镜子,反思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具备多种命题写作的能力,彰显作文的自主灵活
中考作文命题方式的多样性,强化了初中学生作文应具备应对各种命题的能力,否则,一旦出现学生所不熟练的作文题,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影响作文水平的发挥。
那么,教师如何面对多种命题教学?本人认为从几个方面着手:1,拟定好初中三年作文系列训练计划;分年段,分阶段进行,每个学期着重1--2个命题方式进行教学。2,先易后难的练习;命题作文是基础,只要过了命题作文关,那么,半命题只不过是命题的补题即可。3,话题不等于是作文题,需要学生拟出自己的标题方可出彩;材料题要求抓住材料中的“意图精髓”展开联想,从中找到一些感悟最深的支撑点拟题,灵活性较大,教学中要突出重点。4,让学生学会扬长避短;认真审题,巧于选题,精彩拟题。
命题作文把握好审题立意就成功了一半,半命题要善于巧妙补题,话题与材料题要求准确选题和拟题,并运用平时最拿手的文体来写,在"熟"中“巧”中出新品。因此,只有具备了应对多种命题的写作能力,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强化文章体裁训练,提高学生驾驭文体的能力
中考作文虽然淡化了文体,但是不等于不要文体。福州市教育学院章肖涛老师说过:“中考作文不等于不要文体,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文体不清,非马非驴,掉价丢分的不在少数。”细细思量,透彻的分析可谓切中时下学生作文的要害,也对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作文教学敲起了警钟。
首先,淡化了文体意识,强调的却是“得体”。中考作文大多文体不限的要求,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文章体裁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学生一旦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一种文体后,就只能按此类文体特征来写,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教学中,学生要掌握文体知识,抓住文体特征,才能在写作中体现文体感。其次,文体的"创新"要正确对待。小说,戏剧【剧本】,童话,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等作文大量涌现出来,一方面显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符合文体特征就要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学生作文的随意性,盲目跟风,缺少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风气。针对这种情形,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理性地予以纠正。所以,中考"文体不限"的要求,只是扩容文体自主选择的空间,意在提高学生对文体的驾驭能力之后,才能真正达到"不限文体"都能写作的要求。
三、着眼于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练就又快又好的本领
考试作文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就要完成,对初中生而言,如果要出佳作精品难度很大。如何练出"落笔成章"水平呢?本人从多年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两种方法,效果很好。
1.从仿写中积累作文知识。仿写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引路手段,应从初一新生开始,步步深入,培养写作兴趣。比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此文无论在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还是对春的感悟,对春的描绘和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是令人赞叹不已。
假如让学生仿写《春》篇成功率较小,还不如引导学生仿写某个段落,或运用1—2种修辞手法描写一段话,一个场景。以“迎春图”为例,引导学生联想到“草地—足球场—比赛—球员—破门进球”的一系列情景。这种场景描写练习多了,养成良好的习惯,散文写作就得心应手了。
2.从摘抄名言警句中熏陶语文素养,练习书法。语文课本是优质的学习资源,其中有大量的名言佳句,诗歌词赋,精彩语段可供摘抄。除了文本资源,学生自身资源也要很好地利用起来,在培养摘抄习惯的同时,教师可传授书法知识。让学生在摘抄中学习,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摘抄中品味,体会语言的精美,感悟生活中的哲理;在摘抄中临帖,教会学生练就一手好书法,达到书写又快又好的要求,让学生终生受益。
当然,初中作文教学改革之路很漫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希望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勇于探索。
(作者单位:福建尤溪县联合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