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在中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革生物实验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关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现在中学的教学任务主要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如何改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生物学课堂过多的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想象能力,领悟能力的方面的培养。学生在中学阶段正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习阶段,很容易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内得到释放。学生由消极学习变为积极主动探究现象原理,形成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一些相关背景材料,通过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常识等同学们所熟知的事情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然后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大胆的质疑和有根据的判断。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自学和互学能力。
2、注重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在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格外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表面现象通过思考总结其中的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大纲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或实践调查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设计,查资料,然后开展实践和调查,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分析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选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那些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利用校园的空地栽种花草树木,实验课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整理等各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生物课实验基本是验证性的实验,即在课堂上讲理论,再实验去验证。这样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与此,我们应在实验课中大力发展探究实验。所谓探究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科学结论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例如在植物的向光性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野外或课外观察植物对光有什么样的感应,从而得出植物是向着光生长的。通过这样学习得来的结论,比在课堂上灌输的理论要深刻的多。而且,学生独立思考,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
3、注重调查,在行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调查是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在调查研究中,学生根据调查内容自己设计调查方式和路线,许多问题是在平时课堂和实验中遇不到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调查研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调查得到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堂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科学探究不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是人们寻求合理解释客观物质世界内在规律性的过程。这样,创新能力在科学工作中就显得犹为重要。
总之,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基础自然科学,生物课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核心,充分挖掘创新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