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翼城县中卫中心校 黄俊丽
新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的讨论题,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考虑问题单一,这时可采用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高效的讨论机制。
一、有序讨论的组织
有序是确保课堂讨论取得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如根据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在两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小组讨论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讨论应以4人为宜,4人为宜而不是6人,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能发言,作为课堂的主人。小组人数多,每个人发言的时间相对较短,不爱表现和发表意见的学生常常不发言。小组内应设小组长、组员。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一号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二号组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三号组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促使全体参与使讨论有序有效地进行,有效地完成小组讨论任务。
二、讨论方法的指导
首先,根据讨论的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当选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在合作活动时,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对低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他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其次,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那么小组讨论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在学生讨论中,要注意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组员都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让一部分学生拿着话语权不放,而另一些人做观众;应让每个成员都有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另外,讨论开始后,学生可能会由于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而无意或无形中转移讨论中心,从而使讨论偏离论题。这时需要教师或小组长巧妙的引导,保证讨论始终围绕着主题;当讨论僵持不下各执一词时,要果断仲裁,解决争端;当讨论陷入沉闷时,要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
三、讨论结果的总结
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既要得出明确结论,又要提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当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深入分析,让学生在方法上得到启迪和提高。同时,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巧。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并实现自我教育的好方法。从教学实践来看,要使课堂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课堂讨论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