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东门小学 张卫丽
课堂教学是事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使用。新课程标准指出 “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情况来谈一谈我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正确认识
一般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选择出来的教育内容,作为教学时的材料,就是“教材”。一言以蔽之,就是“使之学习某种内容的材料”。传统观念认为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内容和目的,教学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是“教教科书”;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材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媒介、一种工具、一种源,教学是“用教科书教”。
二、研读教材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专职编写人员和有经验的教师、教研人员等精心编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审定通过后再推广到基层学校使用的学术性著作。作为使用者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教材,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在功能和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有的放失的教学我们首先要分析好教材,只有真正领悟新教材的内涵,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在研读自己使用的教材时可以参考课标和教参书。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共安排了3个例题,期中例3是“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通过研读教材和教材发现在这里编排这个例题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比较大小,而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如果我们没有深入理解其本质,只是片面的认为例3的根本目的就是比较大小,那么在教学时就容易走偏。
三、活用教材
“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教材本身是可变的,它应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中,老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要想真正的赶上课改的步伐,适应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时要真正的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能灵活运用,才能创新的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