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乡县大桥初中 李鸿博
一、中学体育竞赛实施方法。
1. 中学体育竞赛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把中学的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课外教育活动的时间来组织一些多样的、小型的、趣味性的、娱乐性的、健身性的、考核性的体育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体育竞赛与教育活动、体育课等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如“拔河”比赛、“爵士”舞比赛、“篮球”比赛、“广播操”比赛等,这些比赛人力、财力投入少,却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2. 中学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达标、体育加试等内容结合起来。 体育课考核、达标、体育加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体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却不属于竞技性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在竞赛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如我校田径运动会就设立50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项目的比赛,让比赛促进学生达到锻炼的效果。
3. 中学群体竞赛应将娱乐、健身、竞争寓于其中。
竞争是体育竞赛的特点之一,而竞赛中又具有健身与娱乐的效果,否则难以贯彻大众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宗旨,难以推动群众教育、终身教育广泛持久的开展。我校设立体育兴趣小组,组建业余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经常与兄弟学校进行教学比赛。实践证明,这样竞赛的开展,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吸引众多学生的参与,又达到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4. 中学体育竞赛应注重体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学习。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具备了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可以修身养性,可以培养他们集体主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利用墙报,由学生会组织,定期出版,宣传保健知识、预防运动损伤知识等,从而使学生懂得怎样去锻炼,如何在竞争中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5. 现行的中学群体竞赛应实行教考分离。
在现行的体育教育中,他们的考试与达标实质上也是一种群体竞赛。而在体育课的考核以及达标测试中,执考的人往往都是任课教师本人。这种情况造成了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并造成了一种消极的影响。我校因体育教师严重缺编,造成一位教师上八个班级体育课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教考不能分离的因素之一。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引进体育人才,解决教学所需。 二、中学体育竞赛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减轻学生负担、保证竞赛时间。 现在各级教委均发出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规定学校的周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我们应真正执行这些规定,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甚至竞赛。 2. 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活动,组建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的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还可采用征集竞争内容的方式,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
3. 要处理好群众与体育尖子的关系。
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增强广大学生体质和加强课余训练,发现培养优秀运动人才,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不可偏废。中学阶段,如果发现运动尖子,特别是技术性要求高的应及时上送,使学生及早进行专项训练,避免踏入训练误区。
4. 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奖励如果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好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我们应多记团体分或全员参加后的平均分。对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建议的学生等均可评分,并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励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我校的做法是除了评选出“三好”学生外,还设立“体育积极分子”的评选工作。
5. 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结合。
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希望表现自己,期待集体的认同是他们的心理特征。在安排与确定竞赛的内容与形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身心特点,选择技术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既炼体又动脑的健身项目,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