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永和乡第二初级中学 冯文献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已是各界人士的共识。语文课程如何改革,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初步探讨。
语文课程本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然而普遍的情形是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甚至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究其原因,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完全忽略了语文课程的特点,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将语文课教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学习语文课的形象性、趣味性以及情感色彩,因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教学越来越差。
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惯常的做法是教师先把生词摘录出来,然后加以解释,让学生去背诵记忆,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效果,通常的情况是学生考试前突击背诵,考试过后忘得干干净净,以后见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生词。这种做法,完全忽略了语言的特点。比如说“美丽”,“美丽”到底是什么样子,从这个词语本身来看,看不到具体的美,但是每个人心中的美都会有不同。因此,在词汇教学上,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体验,教师适当地加以指点,在反复的阅读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某个词语会渐渐地由感性认识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认识,对某个词不仅会认、会记,更重要的是会用。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词语。
对句子的教学也是这样,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纯粹从句子的语法结构上进行讲解,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句子分析的厌烦。无论什么样的句子,只要进入文章,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都表达一定的感情。我们或能把句子的结构和作者的表情达意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因此,在对特殊句式的讲解中,和课文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句子,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分析文章结构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模式化的。教师带着写好的教案,完全把学生纳入教师自己的思路之中,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有的老师课前备好课,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否定学生的观点,而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时间一长,学生参与的兴趣大减,认为不论怎样划分,总是老师的对。因此,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便可言之成理,因此划分层次结构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只是我们的学习手段,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将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还愁语文学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