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实”敲开文言之门

江苏邳州市红旗中学   吕立娟  

    有人害怕讲文言文,说因为它太枯燥无味,学生读起来也拗口,点点滴滴都要讲到,稍有疏忽,考试成绩就会一团糟糕,文言文成了“雷区”,真的是不想教却又不敢不教。

    这点我理解,曾经面对学生的不喜欢与茫然无措,我也深深地懊恼过、困惑过。但作为大考、小考甚至中考都必考的知识点。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但坚持走老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困难总在折磨心灵。我告诉自己不行。我深深的思索着、探索着、尝试着。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和我都愉悦的走近了它,接受了它,让它真正的融入了学习生活呢?

    一、“活”

    怎样才能让文言文彻底的摆脱“古老而又枯燥拗口”的帽子,真正丰富精彩起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文言课堂“活”起来。

“感、触”。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摘录了古代书生或私塾先生们在津津有味、摇头晃脑读文章的画面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沉浸其中的陶醉神情。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中带着好玩的感觉去初步用心接触了古文。原来它还是有那么一点迷人之处的。是要钻入文中去寻找才能感受到文中的别有洞天啊。泛泛而读是不能达到一定境界的。

    “转变”。要想真的给文言文去掉“古老”的帽子,转变观念才是根本。放几首古典的音乐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古老的东西自有美的存在,只是我们用了陈旧的眼睛看它们了而已。同样的,文言文也一样,之所以能留传到了今天,自有它的独特魅力。每字每句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沉淀到了今天,字里行间品起来都如陈年老酒,越品越醇。所以,只能用心去体味——这就是古典的美。

    于是我选出了许多优美的篇章让学生去品味,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婉转凄美;“秋风萧瑟”的悲壮大气……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美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心情,去感受甚至能运用到写作中去,让他们体会到尝试的喜悦。

    古老的不再陈腐而变得古典,枯燥的原来蕴藏着如此多的美。至此,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读、想”。我选择简单的几个优美的句子让学生去“品读”。例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边想象一边读,闭上眼,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小声吟诵。我小声说:“请把自己变成渔人,你一边划着船,一边欣赏那些熟悉的风景,忽然眼前的景物变得陌生了。但却如诗如画,真美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描述中进入了梦幻般的桃花林里,眼前忽然展开了美妙的世界,如身临其境。学生的表情里有惊叹,有沉醉,似乎真的走进了那片花鲜草嫩的世界。这个时候,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一切,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里,大家用诗一般的语言朗诵着文言句子,描述着自己的理解,说着自己独特的感受。

    “赛”也是让文言课“活”的绝招。让我们比一比谁读的抑扬顿挫,谁理解的透彻,谁品析的有新意、有创意,谁从中受到的启迪收获最多,让我们比一比,让老师来做个公正的裁判。但更多的时候,我是他们的队员、盟友,与他们一起质疑,一起推测,一起查证,一起释然。让学生走进文言课堂,成为文言课堂的主人,从而从中体验成功与实践的乐趣。让文言课堂成为他们另一个最爱的空间。

    二、“实”

    许多的老师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认为能让学生“动”起来就摆脱了枯燥。但往往流于表面的工作,是经不起敲打的,更经不起考试的检验。所以“活”是一种手段,终其目的是让学生实在的获得知识,受到熏陶,得到锻炼。但怎样才能让文言课堂落到“实”处呢?在这方面我们学校有扎实而又系统的训练方法。例如:

    “采用学案”——边讲边学边练,及时训练与巩固。“科学、明确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和老师都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我要讲什么,你要学什么,什么是重点(你要注意了),什么是难点(你要用心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学习,总结出方法后自己根据方法去学习,去质疑,去发现,去掌握,像译文就有八字经: “逐字逐句”,“添字调顺”等等简单易懂易操作的方法。“联系实际、拓展开发”——让书本走出课堂,让古代知识指导今天生活。

     实在的文言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充实学生的素质,单一的“实”或单一的“活”都不能使文言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如一个人的左膀右臂,同时拥有才能更加完美。所以,让“活+实”去敲开文言课堂的大门吧,让学生从此喜欢上了文言文,并对它总有些许的期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红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