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贵州省桐梓县第五中学  王元海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继续深造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而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首先得从初中教学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开始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新意。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难记,尤其是记元素符号时,就认为《化学》这门学科很难学。甚至有学生会把学化学当学外语一样难记词汇。使原有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原有的和暂时的兴趣变为稳定、持续的兴趣?为此,当我上第一堂化学课时就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发展和形成,在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化学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门捷列夫创立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造纸术、火药等。让学生首先知道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好化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创新性人格,重视化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发明史。其中蕴藏着化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无论是居里夫人、道尔顿,还是侯德榜与张青莲都是如此。在他们为化学科目的研究中,有的科学家在做实验时因实验失败而在实验中伤到了自己的身体,有的科学家为了化学科目的研究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在为后人默默贡献时从不追求自身利益。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化学家对化学科目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态度?在人生中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因素主要是志向、意志、毅力等创新性人格因素。而现行的普通化学新教材在教学内容和阅读教材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化学史、化学家以及其他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教材给学生讲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讲一些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化学家的事迹。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性人格,都具有特殊意义。教师还可用教材中所展示的化学的未来——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未来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绿色环保的世界?诱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促进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在课堂上教学,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CL2的性质后,学生知道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HCLO有漂白、杀菌的作用,我组织学生参观我县现代化自来水厂,当学生闻到自来水中的余氯的气味,就会想到CL2的性质,想到化学知识的应用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又如学习完硅酸盐工业的知识后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我县水泥厂,让学生看到化学知识在一道道工序中得到应用,化学知识应用在实际中时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的财富,促使了学生一定要学好化学的信心。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受益非浅。另外我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让学生利用塑料袋、铁丝、小药瓶、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更通过实际操作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