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 张东梅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只有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在习作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的地步。因此,在小学生习作指导课上,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无定法,盲目地教孩子作文,只会让孩子不会作文”。嘉兴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建人在一次“生活教育”研讨会上曾指出:“这些年来,我国的语文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炮轰’,中小学写作教学更是四面楚歌。主要表现为为应试而倾向于语言主义与为名利而倾向于文学化的作文,使无数的中小学生走上了一条迷惘而痛苦的习作之路”。近几年的作文心理问卷调查显示,事实的确如此:学生讨厌写作文,学生讨厌习作课。

写作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选材。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习作的欲望和激情主要从生活实践中来,习作的材料也主要从生活实践中来。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体会,一到写文章的时候都有可能在脑海中再现,成为文章的血肉,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可写的东西。但是,对于许多在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却熟视无睹,常常感到生活平淡无奇,总认为“没什么可写”。针对这种现象,我总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搜集材料,把习作教学贯穿到学生整个生活之中。

        二、指导学生大胆倾诉,放手写作

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有了倾诉的欲望,我就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我手写我心”,放手写作。

怎样理解“放手写作”的内涵呢?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一书中提出:“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要对自己负责”。为了使学生明白到底应该怎样写作文,每次接新班,我总是从写第一篇文章开始,就告诉他们:“你们的习作必须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篇幅可以长一些,也可以短一些,内容可以具体一些,也可以不那么具体。总之,只要是你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不是套用别人的模式、腔调说话,不是表达人家要说的意思,不说假话,不编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

    为了使学生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常引导,常举例。班里有个同学养了几只小鸡,放学回家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和小鸡呆在一起,作业质量严重滑坡。我打电话给他的家长寻问原因。家长经过分析,断定是因小鸡而起,未经孩子同意,就把小鸡送人了。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爸爸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上学,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考大学呀!”我听了十分惭愧,骑上自行车把小鸡送到了小姨家。事情会是这样的吗?孩子都喜欢小动物,自己怎么舍得把小鸡送人?而且如此痛快?课下,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写。他说:“老师,这是写作文,不这样写怎么像作文呢?”我鼓励她如实写。她重写了一篇文章,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境:

    回到家,没听到小鸡的“叽叽声”。我急忙跑到鸡笼边,发现里面一无所有。我一下子惊呆了,嘴里连声喊:“妈妈!妈妈!”爸爸从厨房里走出来,边走边说:“喊什么喊,小鸡让我送人了!”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刷地一下子流了出来。我狠狠地瞪了爸爸一眼,转身跑进我的房间,大哭起来。写完这篇文章,得到我的肯定之后,孩子告诉我:“老师,这样写有话说,不难,而且心里话写出来后,心情舒畅了”。

    三、书写人文评语,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小学阶段是对文字培养启蒙兴趣的阶段,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文章写好了,教师总要做评价。改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习作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习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责备。对于学生习作中有独特看法,写得有特色,有新意的句子、段落、文章,我及时指出那些独到的地方,给予表扬。对于作文较差的学生,我带上“放大镜”寻找其优点,哪怕有一个词语用得很恰当得体,我也会用红笔给他圈出来,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写作带来的快乐。我还尝试着把学生优美的句子、段落、文章收集在一起,分类做集锦,订成小册子。看到自己的文章装订成册,学生往往高兴得手舞足蹈,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写作兴趣。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一些批评责备,多一些赞美激励。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强烈的作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