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互动”教学要不得

山东省文登市环山路小学  邱海毅   

前些日子,在学校组织的“魅力课堂”教学展示中,曾听过同组二年级一位老师执教的《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听后颇有感想,现将部分课堂实录摘录如下:

    老师在领学生认识完毫米后,想引入对分米的认识,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一米长的线段,平分了10份,在每一份的端点处分别贴上数字1---10,然后让学生估一估数字1到数字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于是学生纷纷估计。

    生1:“1毫米。”

    师:“恩,还有不同的吗?”

    生2:“3毫米。”

    师:“还有吗?”

生3:“5毫米。”

生4:“1米。”

    生5:“1厘米。”

    生6:“2厘米。”

    师:“谁还来估?”

    生7:“6毫米。”

    生8:“8毫米。”

    师:“谁还有不同的?”

    生9:“5厘米。”

    生10:“……”

    就这样,这么一条线段全班几乎估了个遍,也没有一个人的回答接近于正确答案。我不仅在想:这样的教学环节“互动”了吗?从表面上看,的确是“互动”了,学生很踊跃地回答了问题,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老师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我们冷静地想一想:这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虽然很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但又有几个人是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呢?实际上在这里老师只要问一句:“为什么你把它估计成5毫米?”只需这么一问,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估计要有根据,不是随意瞎估,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用手比画的1米、1厘米、1毫米的经验,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有一个学生这样有依据的估计,我想其他同学也会纷纷效仿。交流得有根有据,倾听的也知其所以然。

    我们一直呼吁互动教学的有效性,何谓有效?它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求热闹,不管结果,这样的“互动”在我们的课堂中是万万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