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县晓坝镇学校 刘进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农村初中老师和学生的大难题。

第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局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写作明确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工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且,中考作文在试卷中是60分,可见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但是,由于笔者所处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交通相对闭塞,信息渠道不畅,导致广大群众、师生眼界不宽,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仅仅为考试拿分而教学的不良倾向,有的单纯为应付考试,搞八股式教学。教师规定许多条条框框,要求学生按固定格式写,不丢分,在总成绩中拿到40分即可,最少可以及格。学生作文都是三段式,记叙文开篇点题,叙述经过,结尾扣题;议论文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归纳点题。还有的认为提高作文水平对拉高分数的空间不大,就搞“放羊式教学,教师布置题目,学生题目自由写作。这些题目除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桌》,就是《难忘的节日》等等春天写郊游、夏天写游泳,秋天写红叶,冬天写堆雪人,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六七年的时间,都写这些内容,教师教学过程轻松无比,应付教务处检查绰绰有余,学生考试也能够基本过关,拿到及格分数。可这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极其有害无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一贯制,从无例外。作文题目老套、学生闭门造车,周而复始地练,导致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煞费苦心地猜题、押题,学生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地写作。特别是初三毕业考试前夕,学生超负荷地训练,教师在呕心沥血地批改,师生双方都搞得头昏脑胀,苦不堪言。

第二、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解决作文教学观念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语文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传统的封闭作文教育观逐步树立起大作文教育观。作文教学的目标由考试拿分提升能力面向未来转变:以社会生活为作文源泉,内容呈开放式;以人为本,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应社会生活之需,为社会生活所用,惟有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教师革新教学方法。首先要融作文教学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激发热情、生发灵感、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其次,要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训练,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学有所得,练有所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要给学生写作作出公正的评价,要经常坚持不懈地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在使用网络论坛、视频、博客、微博等现代手段上不甘落后,做到与时俱进。

同时,教师应从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报刊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可推荐到报刊发表,也可通过网络论坛、博客等新兴传媒手段,对外传播,以此激励学生,使之有成就感,逐步养成爱好写作的习惯。

     第三,让农村特点成为作文教学不断创新的特色资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永恒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农村初中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索、学会研究,在淳朴的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乡村,农村的山水田地养育着祖祖辈辈、酝酿着孩子的童年生活,这种背景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高楼大厦、通衢干道、公园超市等特色资源,但在广阔的农村天地,特色资源更为丰富。农村的自然环境,诸如附近的山川田野、名胜古迹、道路桥梁、建筑设施等;农村的人际关系,诸如五好家庭、远亲近邻、种田大户、养殖能手等,有的组织访问,有的可通过调查来成为写作素材;农村的生活环境,如利用节假日逛街购物、参观工业园区,阅读广告牌、宣传栏等。在操作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家庭和社会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学到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

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校内外、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竞争,展示才能。通过实践锻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