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窝城镇拐子小学 杨新刚
摘要:为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提高教师行为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笔者对有效引导教学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引导策略,希望其对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有效引导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真实、自然的交流过程,也是一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由此可见,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和探索,更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达成。
1、重视情感的沟通,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的事物与内在的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实体验,是教育学双边活动的桥梁,是师生之间合作的纽带,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的重视情感沟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应该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心理状态、经常性的使用暗示教学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自己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研究表明,积极的体验会让学生产生无尽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并逐渐的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然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却是积极体验的重要来源。所以,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凸显出其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相信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定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关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不得法。他们在课堂上也认真听讲、也想好好学习数学,可是,却总是因为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而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解决其数学学习的困难、障碍,以促进其兴趣和信心的增强。
4、小结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郝丽丽.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