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课堂情趣   激发学习兴趣

文/张志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走出枯燥乏味的窠臼,增添生动活泼的情趣,使学生由“爱学”数学到“学会”数学,进而“会学”数学,应当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着力解决的课题。下面,结合我个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将有趣的故事引入教学

小学生,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教学实际,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定会大受欢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年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搜集、编写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大大提升了数学课堂的吸引力。例如:我在讲圆周率时,为了加深学生们对圆周率数值的印象,我向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喜欢喝酒,每次总是给学生留道题,就到私塾的后山上找山上的老和尚喝酒。这天,他给学生留了道题,要求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2位,布置完作业自己又提壶酒到山上的寺庙里去了。要背这么多数位,不好背呀!其中有个聪明的学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圆周率编了打油诗:“山间一寺一壶酒,尔溜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溜尔溜。”其实就是3.1415926535897932384626的谐音。先生一回来,全班学生居然都把这个给背了下来,他很是奇怪。仔细询问了一下,才明白是一位学生把他喜欢溜出去喝酒的事情编成了打油诗,用这种办法教同班同学巧妙地来记圆周率。老师不仅没有责怪这位学生,反而夸奖他肯动脑筋,是个聪明的孩子。

这个故事一讲,学生们笑出了声,同时也把圆周率的数值深深印在了脑中。

二、让学生亲自动手

亲自动手,一定会有所发现。将数学课上成制作课、实验课,这是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感悟之一。教学中,我尽可能地通过让学生做教具、做实验等办法,自主探讨、寻求答案。例如,在讲授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让每位学生自己用纸板制作长方体教具,标出长、宽、高,然后用剪刀将6个面剪下来,再将6个面按照面积相同分成3组,学生领悟出其实只要把相对的三个面的面积加起来乘以2就等于长方体展开后的表面积,而相对的三个面长、宽之间也有关联。最终通过启发,学生们概括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长方体中共有一个顶点的三个面面积之和的2倍,用公式表示为:长方体的表面积(S)=【长(L)*宽(M)+长(L)*高(H)+ 宽(M)*高(H)】*2。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是启迪智慧的学科。创新思维,能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最新途径、最佳途径,是衡量一个人数学才能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我往往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开动脑筋寻找解决办法,再通过讨论、比较,看谁的办法最新颖、最简便、最巧妙。对于善于打破常规思维,能够给出新办法的学生我对他大加赞赏,让学生倍受鼓舞。在批阅学生数学作业时,我也不局限于打错对号、画小红花,而是更多采用评语形式,对解题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进行鼓励。例如:“第6道应用题,你用的办法简单、独特,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把课堂搬到户外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总是把数学课放到教室里,时间长了难免有些沉闷。教学中,我注意把一些生活体验性强的课程放到室外,操场上、田地边、市场上都成了学习数学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把学生领到操场里,让他们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老师的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教授“自行车问题”时,学生对于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圈所走过的距离与前后轮齿轮数的关系总是弄不明白,我再次把课堂搬到操场,让学生分成机组,由学生代表推着自行车行走,通过数齿轮数、量行走距离,感悟知识点,学生们很快接受了书本上的知识。此外,我时常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自家屋子的面积、估算家里存粮的重量、计算存款利息,凡和课堂内容有关的,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将课堂向室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学生们不仅感到了数学的实用性,而且觉得学习数学轻松、实在、有趣。

(作者系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镇潇翔希望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