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上的朗读训练
新疆巴楚县三中 王春艳 刘红霞
语文老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把语文课上的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得到美好的享受,并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扣人心弦的朗读,朗读的作用实在不容低估。课文朗读得好,这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半,记得十多年前,我给小学生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用低沉而缓慢的语调朗读读着读着我的泪水禁不住留下来,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依稀听到了一些抽噎声,我想这节课用不着多讲了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从中我深深体会到读好一篇课文对一节课是多么的重要啊!
随着教学手段的日益现代化,课文大多录制成磁带或用多媒体声音视频。很多老师利用这些工具觉得既省事又可让学生耳目一新,可我不这样认为。美国一位研究鲁迅的学者说“鲁迅风格中最打动认得因素是语调,他的语调有时恨,有时爱,有时讽刺,有时抒情。”语调光看效果不能完全出来,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复活”所以,遇到好文章,不但我要亲自读,还要训练学生怎样朗读,从中受益,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取各家之长,总结出一些经验可供参考:
一、读准字音、认读字形
七年级学生一进入中学,我先进行这项训练,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掉字,反复示范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朗读课文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着急、不紧张。
二、读出文章的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语句流畅、朗朗上口。通过节奏的训练,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的语言,在训练中要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朗读,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会句子之间集句中停顿的把握,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朗读速度。突出重点词句,学生很容易把文章读得流畅。
三、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文章的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读出文章的内蕴,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有些课文感情直白,容易把握,有些课文感情含蓄,再加上时代不同,学生不容易理解,基调就难以把握。那么,如何在读课文之前,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用怎样的基调去读,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些经典优秀散文,朗读基调轻松,愉快,活泼,那么读的时候始终面带微笑,富有激情,把自己也融入大自然中去,还有一些文章时代背景相连《雪》、《海燕》等散文诗在革命中创作出来,学生讨论后认为要用满腔热血,激昂高亢的语调去读,这样才能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有些课文则需深沉、舒缓、略带凄凉而充满深情的调子去读《背影》、《我的母亲》等,还有的文章感情富于变化、波澜起伏,朗读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基调,把握朗读基调不只是记叙文需要,议论文、说明文同样重要,如有的严肃认真、有的沉稳有力、有的则幽默辛辣。
四、在读中体会感情
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提升了作者的感情,还美化了学生的情感。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形象,我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把文章的 文字叙述转化 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到“山”便会看到山的巍峨雄壮,读到了“海”便会想起海的博大深邃。读一个人,对他产生爱或恨,如读范进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学生可想象范进发疯时的丑态,既可怜又可恨的形象。《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语言极为丰富,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主人公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学生很快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古诗的教学,我让他们在“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古筝乐中朗读,一节课始终有音乐相伴,学生乐于接受,平时还组织一些小型的朗读比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朗读成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