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文/林珑珑

 

    摘要: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更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评价已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教学评价)之一。所以加速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评价机制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中学美术    课堂教学    评价
  然而,美术活动又是一个远离标准化的领域,尤其是在目前提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美术教学中,美术作业更加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能不能进行评价?怎么评价?根据什么来改进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等等问题都是当前美术教学中根本的却尚未解决好的问题。
  本学期,我就美术作业的评价问题展开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目前美术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作业就其本质而言不同于语文和数学作业,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过程,没有唯一的答案。在学生的艺术作品中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创造,学生可以在绘画的世界里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把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东西搬到画面中去。因而,学生在艺术创作时总能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对于绘画的心理也是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目前的美术作业是用"优、良、可以、再努力"的等级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绘画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许多有天分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和简单的评价中,兴趣在一天天地下降,创造性的思维也随之日渐消退,对待美术作业的态度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得漠然。我就常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把刚刚发回来的美术作业连看也不看就当作垃圾扔掉,好一点儿的孩子关心的是自己成绩的等级,而没有创作后的反思,更没有再一次的自我修改和对作业的保存。这些问题给美术教师提出了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如何帮助孩子对绘画保持长久的兴趣,让他们在创作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一个现实的手段就是改变我们现行的评价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重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为学生搭设自我展示和反思的平台
  现代教育评价与以往不同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日益重视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尤其重视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调控机制促使被评价者通过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因此,在每一次的绘画创作完成之后,我都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这种近距离的观察不仅使绘画者有一种整体的视觉印象,同时也可以在与众多作品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观察的基础上我鼓励同学们相互介绍自己的绘画内容,介绍采用了哪些表现方式,想传达什么信息(思想),对绘画的结果自己是否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等等。自我评价为学生搭设了反思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思想,自我反思的结果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方向和目标。
  互评的结果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而且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描述性的教师评价为师生交流架设了桥梁
  新课程改革中给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为平等与对话的关系,对教学而言,这种平等与对话意味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程参与平等交流,而这种交流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更意味着师生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因此,在评价方式中教师给学生的评语就成为师生交流与沟通的载体,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教师的想法。简简单单的评语不仅是对学生作业本身的肯定,同时也代表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关注与期待。
  在五年级的创作画《手绢舞》这节课的绘画作业中,笔者注意到两幅与众不同的作品:一幅是小赛同学,他除了画出跳舞者的优美姿态外,还创造性地画出了舞者头上的颗颗汗珠。一个微小的细节反映了该生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敏锐的捕捉;而小东同学则把跳舞者的服装设计成了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中式唐装,而且在每件服装上分别写上了"春"、"夏"、"秋"、"冬"四个汉字,这种对人的有意识的美化反映了他装饰绘画的倾向。笔者及时把两位同学的优点写在了作业上,并且希望他们能够在今后的作业中继续发扬光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在绘画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随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然而要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

      【2】 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P465-4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县黄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