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文 / 田利民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要提高小学作文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小学生最怕上作文课,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痛,甚至大呼小叫:“不会写”,“没有东西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不会写”——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没有东西写”——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缺乏各种类型作文的材料。作文好比建造一座房子,光有建筑材料没有建造的方法不行;只是建筑的构思而没有建筑的材料更不得。只有二者兼而有之,并巧妙地融合才会建造出漂亮的房子来。所以,要使学生不怕作文、写好作文,就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学生各类作文的材料和写作方法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引导”上下功夫。下面就笔者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都说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正是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给农村孩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丰富的写作素材。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长期处于一种环境中,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熟视无睹,作为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自然风光,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去体验农村的风土人情。
农村的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处处都有美丽的画卷。夏日的夜晚,我与学生一起看星星、赏月亮,并用许多美妙的词语来形容,如:月光如水、皎洁、众星捧月、皓月当空、一轮圆……还会联想到某些诗人的佳作,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写海外游子、天涯孤旅见月思乡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观察、练笔,每一名同学,都像一位小作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创作,不受束缚,感情自然流露,再经过整理,一篇上好的文章便跃然纸上。
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学生可根据身边的变化写作,例如:坚固的钢窗砖瓦、纯平的彩电、平坦的柏油路,学生们置身于变化的其中,亲身经历,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化肥、农药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在教学作文时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也在作文中真切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勤练笔。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各有所长。有许多文章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或者有的文章的某一节某一段值得借鉴。因此,每教完一篇课文,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练笔。学生刚学完一篇课文,兴趣未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层次安排都非常清楚,正是模仿练笔的好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进行片段研读与赏析,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在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要求他们提起笔来写一写,定能言之有物。
三、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和知识,做文明读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平日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从教科书中积累精彩的词句和段落,名人名言,做摘记。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报刊,坚持写读书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大量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和写作素材,为习作打下基础。
总之,农村的学生并不笨,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用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根据乡土特点,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注意积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情结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相信他们不但能把作文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写得形神兼备。
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军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