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提高历史课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探索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初中   方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在初中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从初中开始就注意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第一、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类型

  1、分析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根据教师上课讲到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具体的历史事实加以阐释从而养成挖掘历史内涵的能力。如对太平天国运动性质、辛亥革命性质、“五四”运动性质的分析;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原因的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够让他们在学会分析的同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2、比较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比较,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和多样性,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化为对历史规律认识的能力。比较能找出同类现象的异同,揭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可先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三个方面去比较三条条约内容的相同点;从关税协定、开设工厂、外国军队驻扎中国三方面去比较三条条约的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三条约分别使中国开始沦陷、大大加深沦陷、完全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三个不同的危害的认识便水到渠成了。通过比较,能够使学生“抓住”历史的发展的“红线”,从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会有一个深刻而明晰的理解和认识。

  3、归纳能力,是指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的一种思维能力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一方面能使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从而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提示前后史实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综合能力,指把某一现象的不同方面综合起来,构成统一整体认识的能力。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综合运用。如教学完“西安事变”内容后,可以指导学生综合“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过程”,引导学生重点对《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制定的方针、“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能够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历史事件发展概貌,顺利把握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过程”这一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综合,可以使学生将一个历史事物的方方面面“尽收脑海”。

二、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的运用,逐步培养初中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教师把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内因与外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准则等内容教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评价秦始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准则,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要把他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评价,一分为二,而不能苛求古人;又如在分析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时,如果学生掌握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这一原理,并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背景中去分析,就能准确而全面地找到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其次,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启发思维的问题必须贯彻“适当难度”的原则,问题的设计应有梯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巧妙地设计一些思维过程中的过渡性问题和递进式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几个“子问题”的解决来破解最终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步步递进。  

要摈弃教学中将学生思维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而束缚学生思维的做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要妥善地选择适当的角度加以评价。总之,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这是建立和谐、宽松课堂教学氛围的前提条件,从而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最后,教师要密切关注史学动态,随时吸取新的观点和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史学界对历史知识的某些观点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的观点和提法,而要注意利用史学界最新动态和观点来充实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训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责任不止在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如何进行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去发现真理。

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一直受旧有的落后的传统观念之影响,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实,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而服务的。主体者的学习态度、过程,效果是学习之主流。我们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就是,我们平时所比喻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然,教与学是对立与统一的。学生影响教师,反过来教师又引导学生的学习。两者互为促进。因此在教学之中,我们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和谐共处,相互促进,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