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成县支旗小学 雷秀娟
兴趣是我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原动力,对于知识学习而言兴趣更显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自然能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可想而知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困难重重,老师作为外因,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课兴趣呢?
一、转换“角色”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合作过程,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是天地君亲师位,老师倍受人们尊重,在教育舞台老师是主演,教学方式是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教学舞台上的“主演”也应转换为教学活动中的“导游”。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还应从教师课堂上“一言谈”转换为全班同学与教师之间“群言谈”,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留一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自由思考,让他们拓展视野和思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从而实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目的。
二、运用直观教具,此时无声胜有声
直观教具因其真实、具体,手可摸眼可看,有的甚至能闻能尝、能动能静,特别利于强化视觉功能,调动多种感官联动,全方位去感知,从而有助于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因为学生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生生活体验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自行收集(搜集)的教具,就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甚至去创造。如在教授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时,我布置学生每人搜集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或图片。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将搜集到的球体、圆柱体进行归类,然后在教会学生获得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知识,对球体和圆柱体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让学生代表上台来判断学生们搜集的实物是不是球体或圆柱体,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已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因而学生特别在意别人的认同或反对意见,在此过程中实际上也发挥了学生互相教育的功能,学生不知不觉中自行纠正了错误,澄清了认知上的误区。
三、创设数学情境,身临其境乐其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其生活性,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反馈的积极信息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那么学生将会以获取更大成功与自信为快乐,反之,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没有丝毫联系,学生会的东西用不上,要用的东西又不会,学生渐渐就会加重挫败感而对数学生出厌恶甚至恐惧情绪,导致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陷入恶性循环。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是高度概括、精炼的,如何将精炼、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关联,这就为教师创设生活情景提出了要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好动、自制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此时教师灵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必能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学生在数学情境中知识得到运用,人际交往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从日常生活琐事到高科学技术的运用都跟数学息息相关。对于刚接触学习了解数学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可以从用手指加数到九九乘法表的运用给人类带来的快捷高效,从大家衣服的丈量,所住房屋的工程概算,到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发射的精确计算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与数学密切相关,把他们引入数学这个充满神奇的迷宫。让学生切实感悟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热爱数学,增强求知欲,进而乐学和善学。
五、创设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看,6到12 岁得儿童虽然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却是一个抽象、系统、逻辑性强的学科,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展示给他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难以接受,以至于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但数学本源于生活,它植根于生活,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就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利用两个小朋友分月饼,先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一人两个月饼,请其他同学用数字来表示每人分的个数。同学写“2”;重新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一人一个月饼,请其他同学用数字来表示每人分的个数。同学写“1”;重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同学用数字来表示。这时学生开始出现争议,有同学说“一半”有同学说“半”……等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六、开放作业形式,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只有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激起学生的创新激情,促使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