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六中 李炳瑞
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设计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从问题逻辑的理论出发,对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谈点个人浅见。
1 、运用问题分类的结构理论,选择多种提问方式,启发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的分类和结构理论对设计多种提问方式提供了前提,当对某一问题要求论证说理时,可设置论证型的问题,当遇某一知识点存疑处不止一个时,可利用判断型的选择式或是非式问题。当遇说明事理而需提问时,可采用说明型提问方式,当遇需要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而提问时,则往往可用判断型的填空式问题。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可这样分阶段设计多种提问方式:
教师问:从斜面上释放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小车受到阻力与前进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假如小车在无限光滑的平面上运动,会如何呢?(学生答:会一直运动下去。)为什么?(学生答:不受阻力。)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答:小车不受力也能运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从上例可看出,根据问题的分类和结构理论,设计多种形式的提问,环环紧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地交替使用多种提问方式,是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把握问题的问域,避免启而不发和答非所问
所谓问题的问域是指在问题的表述中必须给定的回答的问题和题设的特定范围。一个问题只有它的问域明确,才能说一问题明确并有可能使答案答和正确,一个如果缺少了一定语境,或由于题设范围太大,且问题的代词所指什么又不明确(针对性不具体),就会造成问域不明确,以至于整个问题不明确。例如“位移和路程哪个大?”这个问题没有限制在什么前提下作比较,问域不当,无法回答,显然位移这个矢量是无法与路程这个标题相比较的,如改为“在本问题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哪个大?”那么问题就明确恰当了。
3 、应用问题预设理论, 设计系列代表不同思维阶梯的程序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预设的理论地设计、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工具, 问题的预设是指问题中" 题设" , 部分显露出已知和隐藏的某种思想, 问题的预设主要通过题设表达出来, 它是问题和回答之间的桥梁, 比如“赤道地区准确摆钟,拿到北极地区后,是变快还是变慢?为什么?”这地问题至少隐藏着两个已知的条件:(1 )在赤道地工这个时钟是准确的;(2 )因所处地域不同,这个时钟走不准了,未知部分即迷惑点是指时钟变快还是变慢;什么原因引起 了这个变化;这个“快、慢”,是与原来这只钟比,还是与标准找出问题的迷点,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的回答问题。
预设的理论还可帮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检查问题本身有无意义或是否虚假,或是否合理。例如,举例说明应用惯性和克服惯性的方法。这一问题的预设是物体的惯性是可以“克服”,“克服”惯性的方法是存在的,然而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不能“克服”的,因此寻找这种方法当然也是徒劳的,以这样的题设组成的问题,其自身的逻辑值也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