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河南省滑县城关镇欧阳中学  张霞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人人皆知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生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现在,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则是中小学校园最美的音曲。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小学课本所选曲编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技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这些方面都会在朗读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这方面的益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如《背影》的录音朗读极具感染力,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觉文章渗透的深沉的亲情,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朗读也是一门艺术,它可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同是一篇散文或诗歌,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众的感受、感染以及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人们会由衷地发出赞叹:“真美!”,这“美”指的是音乐的美、艺术的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着他们的灵魂,拨动着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美。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和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扣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心灵。例如《白杨礼赞》一文,在反复朗读中会自然激发学生对白杨树,对英勇的抗日军民的钦佩、热爱与赞美之情。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段,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反复朗读中自然会令读者、听者的感情同样达到高潮,从而激起人们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

朗读还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种美常常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从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其中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如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让人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就会使人联想到辽阔无边,无限美好的北国雪天风光图。再如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形内容,如能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想象力就会越丰富。

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时,有谁会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呢?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朗读带给学生如上所述的丰富兴趣,那么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