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说写训练”
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小虹学校 吴则先
语文,原本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即“说”,“文”即“写”。“语”是“文”的基础,“文”是“语”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提倡从说到写或先说后写,把说和写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联系起来,以说促写,以写优说,既符合大纲对我们的要求,又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训练观察,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无话可话,勉强写出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便是假话连篇。说他们生活贫乏,倒也有一点道理,但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分析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不善于从周围的客观事物中去汲取作文的营养,以致造成作文时的“营养不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有意识地观察的自觉性,指导和鼓励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把许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人物、生动的场面都记录下来,对于勤观察和观察日记写得好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地表扬和推荐,号召大家学习。少年儿童的争强好胜心很强,当看到别人受到表扬时,就会产生自己也要“露一手”的念头和决心。这一心里特征,只要正确引导,很容易成为养成有意识观察事物习惯的积极因素。
二、训练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得生动、形象。例如:让学生用“蔬菜”造句。有的说:“菜场里蔬菜很多。”教师进一步引导:“菜场里有哪些蔬菜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菜场里蔬菜很多,有白菜,有辣椒,有茄子,有花菜,有冬瓜,还有西红柿呢!”老师再进一步启发:“菜场里蔬菜是什么颜色?”学生根据自己所见说出:“菜场里蔬菜很多,有绿色的白菜,青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黄色的菜花,白色的冬瓜,红色的西红柿。”老师再要求学生:“谁能把蔬菜的颜色比做小朋友的衣服说出来?”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说出:“菜场里蔬菜很多,有穿着紫袍的茄子,披着白纱的冬瓜,涨红脸的西红柿。”能经常这样训练就为作文打好了基础。
三、激发兴趣,培养主动练写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作文的浓厚兴趣,将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不仅愿意做,主动作文,同时为了追求最佳成绩,还会发奋图强,认真积极地完成习作任务。儿童的作文兴趣主要靠老师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牢牢记住自已教育的对象是十来岁的孩子,要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以成人的思想、观点去衡量他们,以对成人的要求去要求他们。孩子们的思想单纯,观察实物的方法和角度与成人截然不同。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习作”,是“用笔说话”,要经过五、六年的训练,才能逐步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功要求。当老师的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珍惜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取得的哪怕是离奇古怪的思想、感受,去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对小学生的习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只要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就要大加鼓励,舍得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