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通病
张载本
议论文是中学生三大重要写作文体之一。学生开始学习议论文写作,大都有观点不鲜明,说理不透彻,言之无物等通病。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出其通病 ,分析其“病因”,然后对症下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通病一:以叙代议,主次颠倒。
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学生,通病之一就是主次颠倒,以“叙”为主,以“议”为次。这是与他们从小学开始写作以来,一直以记叙文为主有关。
某学生以《挫折面前要百折不挠》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全文约六百字,其中讲述古老的阿拉比国王让四位王子探路的故事用了五百二十多个字,结尾却只用五十多个字,对这个故事作简短的议论。这篇习作,就是典型的“以叙代议”,“主次颠倒”的范例。教师在讲评时就应告诉学生,四位王子探路的故事,应概括成一百字左右的文字就可以了。再从中提炼出论点“挫折面前应百折不挠”。然后联系实际,并举出一些典型事例或道理作论据,再展开议论。把原来五十多字的简评,扩写成五百多字的议论,这样才能成为议论文。
又如:一位学生写的读后感——《读达芬奇画蛋有感》。全文五百六十多字,该生用了四百五十字详述达芬奇学画时老师对他如何严格要求,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画家。然后只用了一百多个字,说老师严格要求,而自己的感受、体会却只字不提。这篇读后感也是患了“以叙代议”的通病。读后感应重在谈感受、体会。文中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只能作为发表议论的引子,应简略地带过,并从中提炼论题。如“严师出高徒”、“业精于勤”等。“叙述”部分要简洁,“议论”部分就要详述。提出议题后就要围绕议题,运用一些历史上的正反事例加以论证,再细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文章就达到了紧扣“有感”两字,以“议”为主的写作要求。
剖析学生议论文写作“以叙代议”的通病后,教师应告诉学生,文章虽由“叙”生“议”,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主体部分是议论。“叙述”的事件应尽量简洁、精炼。叙述应有代表性。“叙”是为了更好地“议”。“叙”是基础,“议”是关键。“议”是针对“事”谈见解。如果是“好事”,应该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人什么启发;如果是“坏事”,则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其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应该把这件事跟现实生活和自身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展开议论。
通病二:错征误引,论证脱节。
事实胜于雄辩。典型的事例,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常用的基本方法。学生初学议论文写作,往往是整篇文章找不到一个有说服力的事实或论据;有的虽有论据,但胡编乱造;有的虽举了典型事例,但论据却与论点脱节。
题为《苦学才能成才》的议论文写作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想在工作或学习上取得成功,必须能够吃苦。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凭着这种精神,才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抱负?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从小就勤奋练习书法,他家旁边有个池塘叫墨池,传说他每次练完字后都到那里洗笔,日积月累,竟把池塘都给染黑了,他也成了著名的大书法家……”这位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列举的事例,应该说很有说服力。可异在旁征这一广为人知的史料过程中,把王羲之刻苦练字的事迹误作其儿子王献之的事迹,犯了张冠李戴的大错,说服力大打折扣。
另一位学生列举了下面一个事例作论据:“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李阳,上大学时英语不及格,他通过刻苦训练终于通过了四级考试,并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电视台的主持人,他做翻译,游刃有余。像一部‘万能翻译机’。”学生对李阳“刻苦”与“成功”的描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只可惜,所举事例有误,李阳考取的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的播音员,而不广东电视台的主持人。这一错误,使他的论据立陷“绝境”。
要改变这一通病,学生要有的放矢。作为论据的材料,一定要真实确切,切忌随便捏造、改动;所选用的道理或事实一定要仔细斟酌,要与观点相一致;所引用的事实论据要尽可能用确凿的事例、史实或统计数据,道理论据要尽可能用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式定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另外,选用论据也应多角度多层次,避免单一性和片面性,以增强文章的论述力度。
通病三:观点模糊,论证无力。
学生议论文中的观点,完全错误或荒谬的较少,普遍存在的是不够鲜明或过于片面。一篇习作往往读了几遍还看不懂作者到底要表明什么观点,或者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如:例文一:“我认为只有把时间、精力放到学习上,只有付出辛苦的代价,才能取得成果。我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刻苦学习的故事。但近来,我的几个要好的同学渐渐有厌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太苦太累。因此我也觉得,应注意劳逸结合。该放松时就放松,该学习时就学习,这样才会有高的效率。我有一个小学的同学,现在重点中学就读。他说,他们学校提倡课堂改革,搞愉快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笑声中明白道理,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上面这段文字,先提倡要苦学才能成才,后又说要轻松学习,要愉快教学,前后观点不一致,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例文二:材料作文:“某中学与另一中学进行足球友谊赛,比赛中双方球员发生冲突,某中学的一队员被对方球员打了一拳且受了辱骂,而该队员为了使比赛得于顺利进行,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事后很多人骂他懦夫、软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一学生在习作中引用了文天祥拒绝降元、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等名人事例为论据,得出了“人格尊严不可辱,否则就没有骨气”的结论。
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观点鲜明,论据确凿,但得出的结论与出题意图格格不入。教师在讲评时应指出,本题的写作主题应是“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可提出“忍让不是懦弱”、“宽容忍让是智者”等观点。可用“越王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将相和”等事例作论据。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能令人信服。
一篇议论文,观点必须鲜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一定要明朗,不能含糊,提出的观点必须与材料主题保持一致。同时应指出,为防这一通病,学写议论,论点最好放在文章的开头,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法,使观点一目了然。
通过解剖分析,对症下药,围绕学生存在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练习写作,多留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及社会时政要闻。对于好的习作,在课堂上给予点评、范读,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园或社会的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大胆写作、积极写作,写作中升华自我情愫,洗涤自我品行,谙熟写作技巧,扩散思维,放飞个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洑溪中学